聯 系 人: 鄭經理
電 話:400-870-8118
Q Q: 243377655
郵 箱: sales@sdhr2016.com
公司地址: 山東省濟南市萊蕪高新區精細化工與新材料產業園
網址:www.abercrombiefinehomes.net
氟,是自然界中廣泛分布的元素之一,主要以各種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于礦物、土壤和水體當中,是生態環境中不可忽視的重要污染源。
我國是典型的高氟地區,全球范圍內2億人應用氟超標的水,其中8000萬人在中國。2017年10月27日,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癥研究機構發布的致癌物清單里,氟化物位列其中。
在攝入含有過量氟化物的農作物后,人類和動物將出現氟斑牙、嗅覺失靈、鼻炎、支氣管炎、肺氣腫、骨骼疏松變形甚至癱瘓等癥狀。
水環境中的氟化物污染,主要來自于氟及其化合物在工業生產中廣泛運用,涉及煤化工、半導體、鋁電解、玻璃、氟化工、陶瓷、磷肥等行業。在冶煉生產過程中,氟從礦物中分解進入環境,進而對生態環境造成破壞。
面對大量氟化物被排入自然環境的現狀,各地環保工作壓力與日俱增,相應出臺了日趨嚴苛的制度標準,目前氟化物已經逐步提標到外排要求1~1.5mg/L以下。
目前,國內外對廢水中氟化物的處理主要有以下幾種:
一:化學沉淀法
化學沉淀法主要應用于高濃度含氟廢水處理,采用較多的是鈣鹽沉淀法,即石灰沉淀法,通過向廢水中投加鈣鹽等化學藥品,使鈣離子與氟離子反應生成CaF2沉淀,來實現除去使廢水中的F-的目的。
該工藝具有方法簡單、處理方便、費用低等優點,但存在處理后出水很難達標、泥降緩慢且脫水困難等缺點。
二、混凝沉淀法
混凝沉淀法一般只適用于低氟的廢水處理,是利用混凝劑中的Al3+、Fe3+、Mg2+等陽離子與原水形成絡合物而除氟的一種方法。
混凝沉淀法一般只適用于低氟的廢水處理,一般通過與中和沉淀法配合使用,實現對高氟廢水的處理。由于效果受攪拌條件、沉降時間等因素的影響,因此出水水質會不夠穩定。
三、吸附法
吸附法主要是將含氟廢水通過裝有氟吸附劑的設備,氟與吸附劑的其他離子或基團交換而留在吸附劑上從而被除去,吸附劑則通過再生來恢復交換能力。
為了保證處理效果,廢水的pH值不宜過高,一般控制在5左右,另外吸附劑的吸附溫要加以控制,不能太高。該方法一般用于低濃度含氟廢水的處理,效果十分顯著。由于成本較低,而且除氟效果較好,是含氟廢水處理的重要方法。但缺點是投資大。
除上述三種較常用的方法外,含氟廢水處理還有其它工藝,雖然沒有被普遍應用,但是已經成為行業人士研究的對象,在一些特種含氟廢水處理中取得較好的效果。其中包括離子交換法、電滲析法、電凝聚法、反滲透等方法。以下是各種工藝技術的優缺點對比:
由上表可以看出,當前水體除氟工藝技術中,當前廢水脫氟技術以處理中高濃度含氟廢水為主,廢水經處理后氟化物濃度≤15 mg/L比較容易實現,對于低濃度含氟廢水(氟化物濃度≤10 mg/L),處理難度極大,常規方法難以奏效,特別是經處理后氟化物濃度低于1mg/L的國內并不多。
面對如此嚴峻的形勢,發展新型高效的含氟廢水處理技術無疑成為當下重要解決途徑。
圍繞光伏、煤化工、半導體等行業含氟污水治理難題,我們自主研發了深度除氟劑。研發團隊發現,在含氟廢水處理時,直接在廢水中投加深度除氟劑,通過經復配物催化,會產生具有大量“核環”結構的化合物,通過羥基質子化和水合作用導致其原位解離,氟在多個羥基位點快速取代,形成穩定的配合物;同時因正電荷密度降低,加速配合物聚集沉淀,實現游離態氟向顆粒態氟的轉化,再經高分子絮凝劑搭橋、捕捉等作用,快速實現泥水分離,達到廢水除氟目的。與傳統除氟技術相比,在運行成本、安全性、適用面和廢物產出等方面都有著顯著的應用優勢。
綜上所述,廢水氟化物的治理,一直是環保領域的重要課題。若處理不達標,不僅污染環境,也威脅著人類健康。選對除氟方法,讓氟化物無處躲藏。